形態(tài)特征
成蟲個別小,體長1一1.5毫米,淡黃色。前后翅巨細相似。翅面籠蓋地蠟粉,停歇時雙翅在體上合成屋脊狀如蛾類,翅端半圓狀遮住整個腹部,沿翅外緣有一排小顆粒。
卵體小,長約0.2毫米,如同針尖,長卵形,基部有卵柄,柄長0.02毫米,初產淡綠色,覆有白色蠟粉,爾后漸變褐色,孵化前呈黑色。
若蟲體長約0.29-0.8毫米,長卵形,淡綠色或黃綠色,足和觸角退化,緊貼在葉片上營固著糊口。4齡若蟲又稱假蛹,體長0.7-0.8毫米,卵形,早期體扁平,逐步加厚,中心略高,黃褐色,體背有長短不齊的蠟絲,體側有刺。
發(fā)生紀律
在北方,溫室一年可發(fā)生10余代,白粉虱周年發(fā)生。冬季在室外不克不及存活,是以是以各蟲態(tài)在溫室越冬并繼續(xù)為害。成蟲成仙后1—3天可交配產卵,也可進行孤雌生殖,厥后代為雄性。成蟲有趨嫩性,在寄主植物打頂之前,成蟲老是跟著植抹的發(fā)展不竭追逐頂部嫩葉產卵,白粉虱卵以卵柄從氣孔插入葉片組織中,與寄主植物連結水份均衡,極不容易脫落。若蟲孵化后3天內涵葉背可做短距離游走,當口器插入葉組織后就掉去了爬行的機能,起頭營固著糊口。粉虱養(yǎng)殖的適溫為18—21℃,在出產溫室前提下,約1個月完成一代。冬季溫室作物上的白粉虱,是露地春季蔬菜上的蟲源,經由過程溫室開窗通風或菜苗向露地移植而使粉虱遷入露地。是以,白粉虱可經由過程工錢身分舒展。白粉虱的種群數(shù)目,由春至秋延續(xù)成長,秋季數(shù)目達岑嶺,集中為害瓜類、豆類和茄果類蔬菜。
防治方法
(1)合理施肥灌水,提高植株抵擋力??茖W修剪,合理密植,調理通風透光,實時清園。
(2)培養(yǎng)“無蟲苗”把苗房和出產溫室分隔,育苗前完全熏殺殘存蟲口,清理雜草和殘株,和在通風口密封尼龍紗,節(jié)制外來蟲源。
(3)溫室、大棚四周避免栽植黃瓜、番茄、茄子、菜豆等粉虱發(fā)生嚴重的蔬菜。倡導蒔植白粉虱不喜食的十字花科蔬菜,以削減蟲源。
(4)護衛(wèi)和操縱天敵。有麗蚜小蜂等。
(5)可操縱白粉虱對黃色敏感,有強烈趨性,在溫室內設置黃板誘殺成蟲。
(6)化學防治 可選用10%撲虱靈乳油1000倍液、25%滅螨猛乳油1000倍液、20%康福多濃可溶劑4000倍液或10%大元勛可濕性粉劑等有用果。
